哈哈昨天在PTT鍵鼠板上一陣輸出後就刪掉最愛暫時不看板了,後來有人提醒我還有人在講那個G913鍵帽會晃的事情,我也懶得去回這種外行的話,寫在這邊給有興趣的人看,沒興趣可以不用看。

說鍵帽會晃為什麼外行,因為軸體跟鍵帽組合後定會留間隙,留大留小而已,軸體按壓觸發力道、鍵程長短、回彈時間,跟鍵帽貼合度,按鍵之間的間隙,都會影響到打字速度與感受,專業打者會注意的地方是觸發、回彈的力道,以及最重要的是縮短再按壓的所需時間,這一點跟遊戲玩家不同,遊戲玩家可能會開單鍵連點,可能打遊戲只用WASD跟↑↓←→,但專業打字人員不行,觸碰的核心區域比打電動寬廣,雖然沒到全域。說G913鍵帽會晃的一定不是專業的使用者,大概就是看展示品在那邊晃鍵帽的路人消費者。凱華的choc軸兩點扣鍵帽的軸體間隙與會不會晃是兩碼子事,新的軸體很多採十字型結構結合鍵帽,跟傳統Cherry不同,但間隙越緊跟鍵程越長,深按回彈的時間就會更長,越是要按壓到中心點才能觸發,而導致手感緊澀,直接降低打字回饋感及有效反應時間,打字速度要快,可以先注意鍵盤上每個鍵你都按壓在哪個點提昇觸碰效率,凱華choc軸的豬鼻子結構可以讓使用者從鍵帽側邊帶過,把一個鍵帽表面分成九宮格,按壓點在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都能有效觸發的打字效率才高,因為鍵程短,那個間隙就是不用讓你一定得從中心按壓走完鍵程完成觸發再等回彈,從而加快了打字速度,比用銀軸的鍵盤效果更好,這也是矮軸的優勢,而鍵帽面小對打字速度而言也是缺點,想想為什麼Enter跟Space要平衡軸,傳統大L型Enter有什麼優勢。若鍵帽不是ㄇ型而是比較扁平(像Keychron K1v4、K3v2),鍵帽過緊不晃會卡卡的,一樣是降低打字速度。這些對一般使用者、電競使用者可能無法體會與想像的,若沒受過專業打字訓練,也不太懂鍵盤設計的理論基礎,看到廠商寫寫規格的宣傳詞就高潮,那都不是長期切身的使用體驗得出來的看法與結論,只是浮泛的觀點。鍵盤好用不好用看怎麼用,適合不適合一個人不一定,鍵帽會晃你不喜歡,不一定別人也不喜歡,想想廠商為什麼這樣設計,一樣是凱華choc,GK50、K69M、G813、G913在細節設計上都不太一樣,頂多K69M跟G913比較接近,然後知不知道G913 2019年款式跟2021年後有什麼不同?看破不說破XD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TT鍵鼠版不乏高手雲集,能自製鍵盤,能換軸維修潤軸,但也很多妖魔鬼怪,像業配、品牌偏見、有錢治一切病、便宜沒毛病、亂推坑等,這些人會一直攻擊某些品牌,推文一堆酸言酸語,最後才發現,欸老兄你根本沒有一把這個鍵盤阿XD 人家問羅技G913鍵盤你要嫌棄、可以嫌棄的點很多,至少你要有一把吧?分享一下使用經驗阿?原來自己都沒有還在那亂講....難怪很多前輩後來都不發聲了,劣幣逐良幣,半桶水嚮叮噹。G913用Micro USB怎了?用Micro USB就不推薦購買?你有買一把用用看嗎,說說Micro USB哪不好了?不是一定要Type-C才潮才好用阿。G913左側自訂G鍵會誤觸,你既不願練習適應,也不會設成無效?適應不了就是練習不夠不習慣,練不好你手殘而已,練到好再來嘴。還對岸Keychron屌打勒,Keychron矮軸我也有兩把,還蠻常用的,沒比G913好打,我7個矮軸鍵盤,你用過幾把比較?連技術贏不了蛇的評價都跑出來真的令人傻眼,對無線鍵盤發展跟市場有多外行才會講這種話,要黑羅技就先去了解業界。蛇蛇我也有啦,已賣出兩把,正準備賣掉第三把,你要有拆解跟使用就知道誰品質比較水,去問問RMA怎樣。我也有 i rocks鍵盤,但我不會因為挺 i rock去詆毀羅技。

很久沒上鍵鼠版,難得來看一下真的是烏煙瘴氣,業配滿滿,我都是買到用過一陣子後才講心得,跟買來摸兩下就很敢講的業配不同,沒天天使用、連續用過一個月,不是專業打者,也敢講使用心得跟評比,誤導大眾去買那些一時新奇又貴又怪軸的鍵盤,用一陣子問題就出來了,又或是推人買沒保固的淘寶鍵盤,明知道很卷,品質有風險,還推坑,一副不能只有我被騙的嘴臉,真的無良欸。版上另外一篇文是2U0類98(101)配列的對岸鍵盤推薦,根本是出來打臉i rocks的K85R的價格......不過對岸鍵盤有些什麼延遲明顯、容易斷線、電量灌水的問題,出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吧。

文章標籤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學期人哲分數送出去了,也看得到學生對課程的質性意見,唯有一個學生評價令我傻眼,就是認為這門課太廢學校應該快點取消、當初校長(于斌主教)想錯了,只能說很遺憾一學年的課無法消除這位同學根深蒂固的偏見,畢竟是還太年輕,或許未來遇到課程中的內容、人生的課題,才能理解這門課的重要性。這邊簡單回應一下,應該不會為這位同學特別去寫回覆,同學說的人生哲學加上大學入門這兩門校定必修是廢課,老實說這並非本校特產,也不是于斌、羅光主教首創,你去劍橋、牛津、哈佛、耶魯、MIT都有類似課程,甚至是校方出版社出書當作課本,就叫Philosophy of Life,只是這幾十年可能會換一個名稱,比較符合現代人喜歡一些吸引人的課程名稱,像什麼幸福學,積極心理學、哲學與人生等等,新瓶裝舊酒,脫去那層課程名稱的外皮,內裡就是人生哲學。

話說回來,人生哲學有什麼重要性?人生哲學就是一門幫助學生反思、評估自己人生及處境,提供解決與處理人生問題方法的課程,首先就是你認為你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哲學家是如何反思人生問題,回歸當下處境就是你在高等教育場域中是來幹什麼的,要學的核心課程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什麼,如何評估對人生是有幫助還是沒幫助,若你認為這門課沒幫助,你卻沒有因為你認為浪費時間與生命立刻退課,代表你與你認為無用的課程妥協,你浪費了自己的生命,每週花兩小時以上的時間來上這門課,換句話說你對你的人生不真誠,得過且過,而在浪費完這學期(或學年)的時間後,沒有思考及回憶你能從這門課學到什麼,反而一昧的抱怨,但若我問課程內容我講了什麼,同學現在還回想的起來嗎?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算是學界的笑話,很多大學在相關領域開名稱或內容近似的課程,有人在撰寫大綱時就會上網路搜尋其它人的課程大綱然後照著架構再自己改一點,最後開一門近似的課。越是通識型課程其實這種事越多,就像那句老話「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抄去課程內容反正都差不多。最近也是被人提醒說某某學長新開課程跟我的課程結構很像,看了也知道反正大概就是抄我的從我在他校開的課程大綱受到啟發,我不是喜歡跟人爭的人,這種事笑笑就算了,有時候教書就像比賽,你跑步隔壁選手也跑步,同樣的課程名稱大致上也是你教什麼、其它老師就教什麼,哲學概論、專業倫理、邏輯、人生哲學、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大學入門等課程又不是什麼大師級在教,大師不會在臺灣啦XD~要說課程能有什麼偉大的不得了的內容我也不信,一樣的東西教的好教的不好,課堂上見真章,然後你教的再好,學生在下面吃早飯玩手機睡覺發呆放空藍芽耳機音樂,也是浪費口水而已,然後學校或系所單位還要檢討老師的教材教法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意願,這真的是很無奈,畢竟也不是人人都能隨心所欲「創新」課程。反正用我課綱開近似課程的比起學長外還有更大尾的前輩,學界那麼小而已,我覺得都OK,大家人際互動好相處得來沒啥大不了。

話說博論後我很久沒發表,也不太關注學界相關領域發展,我讀我自己的書做我自己的事,偶爾也看到有後進寫相關領域,然後抄我抄的很爽,你們開心就好,隨便吧。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三天都在改期末成績,從上週六開始改到今天,已經只剩下出缺席統計(網路請假假單),理想上明天成績就都能出爐,並且開放學生查詢,如無異議下週送校方。這篇來談一下改這學期學生作業的笑話。

人哲上週就已經改好期中期末兩份心得單,所以現在是統計小組報告成績及彙整同學自評加分項目,不多啦,四個班級大概250份而已,專倫作業都是線上題目,期中就都改好了,剩下的就是邏輯非同步遠距課程的申論題作業。因為評鑑項目要求非同步遠距課程設計必須包括公開的線上討論(每班討論數>=選課人數*3),所以我用系統開了一個討論板,公告並個別開主題讓同學作答,根據過去實體課程的經驗,大致上是把過去影片賞析心得單上的問題設計,通常是4~5題,拆成單一的題目,每題一個板面讓同學作答跟討論,每題時間給三週,所以每週花10~20分鐘回答一題就好...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總成績15分share給5題,一題總成績3分,有做有分啦,但你用心寫得3分,當是非題寫得1分,用chatGPT給1~2分,不要亂寫就是穩穩的15分入袋,結果因為沒出在同一份作業上,而是分開一週寫一題,同學多少都有漏寫的情況,漏寫一題少3分欸...很多同學拿到15分整,但也很多同學0分,換句話說你的總成績是85分起跳= = 看到這情況也很無言,所以下學期會換個方式放題目(+提醒)。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在很多地方已經發表過關於少子化的意見,網路上也有很多人有相關討論,其實問題的本質就是「生存」與「生育」的衝突。

「生存」與「生育」在現代社會是關乎經濟能力的問題,而當兩者產生衝突時,現代人會怎麼選擇呢?大自然中有很多生物若是判斷無法成功養育誕下的後代,會選擇直接咬死吃回去。身為有理性的人類,我們則會避免在經濟能力無法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生育,拜現代醫學科技所賜,意外有喜不但可以中止妊娠,還有各式各樣的避孕手段,諸如保險套、事前避孕、事後避孕等(這當然有道德議題在其中)。一個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現代社會面臨的「生存」若有困難,很自然會選擇避免去「生育」,而處理經濟能力、保障國民生活品質是政府的責任,政府若不能保障國民具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生育及養育,就會被評價是個爛政府,沒有相應政策對應國民「生人大事」的困境就是在漠視人民「生命與生俱來的權益與尊嚴」,「生育權」是「人權」的一環,沒有受到保障,政府有責任。理想的狀態下國民應該既能快樂「生存」也能快樂「生育」、「養育」下一代,政府組織至少要保障人民經濟能力足夠,若是部份人能做到,而部份人做不到,就要看是否有資源分配不平等現象,也就是分配正義的問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文理戰很兇,人文無用論又再度被翻出來...身為一個現在在大學教人社科通識的助理教授,當然知道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偏差問題。首先要說,除了博士學歷外,我另外的技能是軟體與硬體維護,網頁及伺服器架設,小到修手機筆電主機螢幕,大到包一個10~20人辦公室的所有3C設備含印表機網路等,也包括能教些軟硬體課程,不過太複雜的case投資報酬率低或是還要下單叫料的我基本都懶得接。就算跑單幫做維修,我一個月工作15天賺得都比我在大學兼課多,而且是多很多,比起之前做學術期刊編輯的收入當然也是碾壓,但我現在依然待在學界教書,這是有個人理由及生涯規劃(職涯發展),最近要開始補足論文發表(5y=0p~XD)這塊,雖然有點慢,想起來也是無奈苦笑,我相信許多人都是因為「現實問題」而放棄學術發展,這也是種人生安排,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在臺灣沒有積累足夠基礎,很難支持一個人專注於文組的技能樹發展,這個基礎除了是經濟基礎,同時也是「機運」基礎。這樣可以看出來我是選擇先處理經濟基礎的問題了嗎?~XD

人生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充滿意外,其中一個是我的指導教授退休後中風復健了好幾年才能繼續指導,我個人論文延宕沒什麼關係,老人家身體好最重要(也有的人可能不是這樣想的啦...)。我一邊修道一邊累積經濟實力,還要加上父母幫忙,才能足夠支持轉換到現在的生活型態,包括結婚與置產,這是長達15年的計畫,既要能修上去,又要能兼顧生活,老實說路子不輕鬆,蠻辛苦的,可能比純走學術路線,像學長姐一樣未畢業就趕快去兼課,找其它工作,或是琵琶別抱去抱人家大腿等等來得辛苦。(嘿嘿,我膝蓋不好跪不下去,要我跪舔做不到喔~)凡是會破壞道行的事情都盡量避開,有的避不開是考驗,這樣要累積功力真不簡單,不修的話,做什麼都能賺更多錢喔,無恥一點名利雙收也更簡單呢!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好像很流行斷食法,主要目的是健康跟減肥,在古代道家修行中,以宗教修行為目的的斷食,稱為「辟穀」或「休糧」。現代斷食建議在有醫學人士指導及監控下進行,古代道家修行斷食還需講究許多細節,且結合了諸多方法才能施行,若是對相關資訊一知半解,貿然進行是危險的。這邊簡單介紹一下「辟穀」、「休糧」的前提條件:

1.身體健康:有各種疾病都要先治好。開始之前要先清空腸胃(上下),並進行一段時間的溫和飲食,預備好各種應急藥物。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午參加了112-2的人哲課程社群聯合發表會,跟之前的想法不同,應該說幸好有來,其他老師們分享的教案跟教學方法參考價值很高阿!我的教學風格跟他們都不一樣,我著重理論性的講解,甚至被學生嫌過有點聽不太懂的程度,課程相對也不夠活潑生動,但主要是把內容深化放在引導學生報告上,這方面下一個學期就會做出些的變革,希望教學成果更好。

之前跟同儕聊天時有談到過架構太大的問題,畢竟又要塞Capstone總整課程,又要塞SDGs,還要回歸三知論的基礎,其實也沒有什麼時間多講講哲學理論喔~XD 傳統的人生哲學課程,要講整全的人生觀(健全人格培養)其實單從哲學一門深入就夠了,于斌羅光兩位校長的課都是從哲學概論入手,黎校長則是從人生問題為起點,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學生基礎與當前的學習環境已大相逕庭,整體教學方法必須演變的更為多元豐富,注意到幾位分享心得發表的學長姐、老師們,都把重點放在SDGs與個人生活的結合上,配合作業反思與服務學習,這也是趨勢所向。由於我去年是代課身份,今年是兼任第一年身份,所以沒有妥善利用創課系統放課程材料,就拿來收個作業而已,大概後臺老師們沒看到什麼鬼東西都不知道我怎麼教的XD 老實說我是老派的教學方法,比較重理論深度與個人省思,成績評估以團體報告為主,讓學生熟悉team work,明年開始做課程優化,希望教學上也能得到學生跟其他師長們的認同。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去桃園參加一場會議,是合開專倫課程的聯誼午餐小茶會,主要是聽長官談談,根據教育部訪視的意見下學期要做課程變革,我想也差不多是時候了,自己也有想改課程內容的地方,剛好趁這次機會重新架構,校長很重視這部份,畢竟是這領域出身的,既要跟AI結合,又不能讓人社科落於人後等等...簡單扼要的談一下校方開課目標的未來走向,清楚明瞭,然後就是我們幾位合作過的老師一起聊聊,企管系教授聽到我要重新錄製一次問我這樣是不是太累,很貼心~XD 但重新錄製是有必要的,這學期從遠距課程的設計與執行中學到不少,檢討早期錄製的內容是越看越不滿意,身為老師當然希望能拿出最好的教材、教學內容給學生。總之,上學期在理學院(實體授課),這學期中心安排再跟商科(遠距授課)合作,另外一位同學也終於要回來系上支援,一問才知原來她上學期跑去捷克教書= = 欸那四門合開課通識中心分給我們搞到學分數都爆表了....差點沒累死....唉,總之努力教啦~ 然後看到久違的佳馨學姐,期末也是氣色很好!

今天則是準備中午要聽同學、學弟的課程心得分享,他們的人哲課有獨到之處,來好好學習學習。暑假還有結合通諭《願祢受讚揚》的人哲教學課程內容分享,也準備報名去學習囉~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