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Klaus說有人一直縮缸,所以想說重寫一下以前寫過的幾個主題,希望能幫到車友。
TKBC的論壇上有相關的主題,Klaus也有發過照片比對幾種汽缸,車友有興趣也可以參考。
基本上川崎B1可裝(底座天柱孔距位置相合)的汽缸,我所知道的有七種,以下依序介紹:
1.小鐵缸 - 配四孔汽缸蓋
最常見的汽缸,性能穩定,進氣道三孔,但散熱效能並不算好,長途容易熱衰或縮缸,
早期日製跟台製不同,造型有些差異,車友們的心得是認為日製鐵水較好、較不容易縮,
而日製小鐵缸的汽缸蓋上有打字Made in Japan,是很明顯的標記。
現在市面上還有新品的小鐵缸,有RIK製造跟其它副場品(S.E.E等),
RIK本來就是原廠代工廠,品質較有保證,但副廠品其實也沒那麼糟糕。
聲音較安靜,如果要長途旅行,給予適當地休息是必要的。
2.大鐵缸 - 配五孔汽缸蓋
絕版品,黑熊大哥的最愛,進氣道五孔,但缸蓋鎖點的位置設計開的不好,
性能相當不錯,高轉時進氣效果好,轉速比較好拉上去,進氣道也比小鐵缸略大,
但用久了容易有異音出現。叫大鐵是因為散熱鰭片的部分較大,散熱性能加強,
可是該縮還是會縮。好的大鐵缸,車友縮八次照樣在路上跑,很耐命的。
大鐵缸的生產年份僅有1990~1992,算是較少的汽缸品種。
從大鐵缸開始,車都有配機油箱。
3.大鋁缸 - 配五孔汽缸蓋
末期車用的汽缸,外觀上與大鐵缸相同,也是配五孔汽缸蓋,
但材質是使用鋁合金主體,中間打缸套,所以散熱效能極佳,耐長途跋涉,
雖然如此我還是騎縮過。大鋁缸相比起鐵缸是比較吵的,雜音多,共振大。
很多人覺得大鋁缸弱,但這是錯誤的觀念,主要是因為大鋁缸都是末期車,
車上有很多環保裝置,影響性能衰弱,包括化油器的改變與設定,二次進氣回收,
觸媒排氣管等等,所以經過適當調整後的大鋁缸車種,照樣很會跑。
大鋁缸的缺點是不耐搪缸,而且縮缸後性能衰退快。
4.B1S汽缸 - 配B1S專用汽缸蓋
這是永豐出過的一款街跑型的B1,B1S汽缸其實與175cc汽缸相似度非常高,
雖然還是三孔汽道,但拉轉很輕盈,散熱鰭片也大,個人是很喜歡這顆汽缸的,
它的綽號也是B1的跑車缸。聲音如小鐵缸一般較安靜。
5.富士霸王雙管缸 - 配專用汽缸蓋
雙管在外型上是很好看的,而富士霸王雙管缸是少數能直上川崎B1的雙管汽缸,
其它我也曾經看過奧妙的裝上雄師雙管缸,以及將排氣管從一條焊成兩條的。
性能不明,雙管缸的車我沒騎過,基本上應該還是125cc汽缸的動力,但帥度破表是肯定的。
6.川崎F1、F2的175cc汽缸(鐵缸) - 配專用汽缸蓋
在這個年代,川崎F1、F2的數量非常稀少,無論在國內外,或說是世界上,都是很罕見的車種,
首先出產年份並不長,臺灣除了早年自行進口的有錢人外,就是日本跟美國有銷售,歐洲不明,
汽缸蓋當然是175cc專用的,要改上這顆汽缸,最好連曲軸一起改,否則行程不足,
會有很嚴重的後遺症,當然也因為隨著年代不同,現在有很多品質很好但很貴的2T機油,
即使沒有改全套,單上汽缸本體的半套改法,也可以透過調整並靠高級2T機油來硬撐,
但也不可能老是靠著很貴的機油來撐,畢竟如果是日常代步車,改裝後維護的成本過高就沒意義了,
要改上175cc汽缸必須要車case,不能直上,所以要改通常也就順便大整了。
曲軸 + 汽缸算是一個套件,只改汽缸不改曲軸這種半套改法,如果又吃便宜的2T機油,
則過熱、卡轉、強震、易縮、難騎,日常代步還可以,超過50公里以上對車子負擔就很重了,
三不五時就需要靠路邊休息一下散熱,隨時提心吊膽的,降低騎乘的樂趣不在話下。
曲軸 + 汽缸整套改上後,以上的問題大多能豁然而解,化油器跟一些地方經過妥善調整,性能會更好。
至於改裝的完整後,就算只吃普通的2T機油也就綽綽有餘了。
7.川崎F3的175cc汽缸(鋁缸) - 配專用汽缸蓋
川崎F3我並不熟,但Klaus有裝一組出去,這台是標準的越野車,
有帥氣的左出翹管,馬力跟扭力也比川崎F1、F2高了一點,汽缸本體是鋁製的,
散熱不用說一定是勝過175cc的鐵製汽缸,這台在台灣大概真的是獨一無二吧。
但後續的情況跟調校就不清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