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干擾比較大,稍微處理一下後才好一點,工作環境對人的影響果然是不小。

1.最近看到中研院跟教育部一些對博士、博士後及所謂「青年學者」的補助,限45歲以下真的是滿滿的年齡歧視阿~XD 我還以為只有對岸會搞這套,畢竟對岸高等教育的學者/教學工作者通常50多歲就轉顧問職,60歲差不多退休了,原來台灣也是覺得應該跟進對岸,準備要統一了是嗎:D 我還記得過去中研院某老學者曾經講過,一般學術研究人員一生中最精華、集大成的研究時段在50~60歲間,此時的成果多半成熟且具有深度,能有超過10以上甚至更長久的學術影響,這是研究歷程積澱一定程度才能做的到,反觀30~40的青年學者有時雖然在做當前時代關注議題的研究,在技術性或方法上可能有優勢,但品質不一定能在學術史上能留下一席之地,他們需要時間積累才能產生專業領域的遠見。換句話說,培養一個學者並不是看他短線研究成果,且少年得志大不幸,後繼無力的所在多有,所以要做的是長久培養,而不是期待幾年出個天才直接跳躍成為即戰力,這種多半是水分很大,半桶水響叮噹,但在學閥林立的台灣大概是沒辦法做到,上次有同學想申請一個論文補助的獎項,問一位老師能否幫忙寫推薦信,老師直接說不會上的,那是人家派系自己玩的,拿國家資源自肥自己家學生的獎項,公開徵稿只是程序,不要自取其辱。

要說學術環境某種程度也是有錢人跟派閥的玩具,窮人玩不起的,要努力賺錢養家活口的人哪能全心投入研究,這當然也是種階級對立、社會不正義,而最好的正名理由就是不夠資質、不夠努力、不夠水準,用來說服人去老實工作賺錢,不要有一個可以做學術的妄想,而不是尊重個人選擇,這叫做「現實」。

2.本學期教學工作算告一段落,母校還剩幾次我主講口授,學生就要報告了,後續行政作業做好,就要全心投入研究工作,今年預定產出2~3篇論文,並推進博論改寫專書的進度。

3.這幾天開始重啟莊子內篇筆記註解電子化計畫,把進度從人間世推到大宗師,每次讀莊子反觀到現實處境都是滿滿的無奈......真的很神。等有點進度再與同修們分享吧。做這個工作一開始是怕當年的筆記字跡淡化就消失了,當年真的很愛用自動鉛筆寫筆記啦XD  對靈修有直接幫助外,也慢慢發現到老師當年有講、但太年輕體悟不到的一些境界。我不把這件事看作學術工作,而是很快樂的事。

4.剛剛早上又重新算了一次幫學姐孩子組的電腦的PSU規格,結果三個網站MSI、BeQuiet、FSP試算出來是400~413w,推薦使用500~550w的PSU即可,550w銅牌應付綽綽有餘了好嗎?雖然決定換650w的最後還是我,但以小朋友後面HDMI都會插錯孔的程度,若沒有跑太誇張的3A大作連200w都用不到吧 = = 大多情況下可能是100w上下跑,這不是隨便亂說的,我是常拿測電儀器監控不同情境下的耗電量,連下載機用2w還6w我都很care了,何況待機是吃50w、70w還是90w,那20w都可以再開一台低功耗主機工作喔......我是很珍惜使用能源的,也一直在考慮更省電的方式使用電子設備,慢慢將工作轉型成能源能自給自足的型態,是未來最理想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