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聞,忍不住想笑,說中研院幾位社科學者跑去高中宣傳,結果去的是建中北一女....人家問你能不能賺大錢你說活的比較快樂,但現實就是世俗價值觀認為賺大錢比較快樂,要說服人家父母送孩子去念不能賺大錢的科系,除非父母有錢到不在意孩子念什麼,好啦我就真的認識這種人。有看過這些大學者跑去排名比較後面的學校宣講嗎?有看到他們去偏鄉宣講嗎?沒有麻~這樣懂不懂,就是要都市有錢的父母讓不用在意能賺多少錢的孩子去念人社科,未來人社科才會有錢阿。

現在人社科有許多掌握權力與話語權的留外學者豎立起派系高牆,阻擋了本地培養學者的發展,在市場排擠的狀況下,台灣人社學者持續性出走到對岸,尋求教職或研究職。而台灣人社科研究人員或教授不但低薪,甚至連「博士後」的缺都沒有,大量兼任講師、助理教授四處流浪授課,賺的薪資要養家活口都很辛苦,遑論研究能量,正是因為賺的不多,兼課累,投入研究耗費多年心力,最後頂個高學歷反而落得被嘲笑的下場。這些流浪博士被中研院及公立大學視為是三流乃至九流,一昧愛推崇留外海歸,形成階級歧視,最後使得人社學者社會價值被矮化,正是這些人幹的。人社的流浪博士衣食沒有到不足,不過只是被辱,沒有什麼機會。

你要讓人們想來念人社科,就要讓人社科被人看得起,相對的多少收入就是直接問題,去問問台灣人社學者的薪資跟國外相比差多少,至少三倍對吧,怎麼不說說為什麼國立大學、中研院有人被挖角到對岸,人家出多少錢知道嗎?就算是三線大學的薪資就比台灣國立大學教授薪資待遇高了。

所以你希望人家來念人社碩博,你要給人家看到未來的希望阿!賺的錢要配的上那個學位阿,投資報酬率懂嗎?你跟人家說志氣高但窮苦一生,他還不如去7-11當店員,現在說要補助博士,結果補助的也只是國立博,限定名額,說穿了就是拿國家錢自肥假慷慨而已,對發展人社科的未來沒有什麼實質幫助,只是把錢放到自己人口袋。要有魄力一點,提高所有人社科教授薪資,提供足夠的職缺給現在的兼任流浪教師流浪博士,提供博士後站點讓人申請,你要讓年輕人看到前輩學者生活普遍過的好,值得做這一方面的研究,研究有成就感,賺的到錢至少不會被人看不起,才會有人來念,懂嗎?看看現在多少流浪博士,要解決他們困窘的處境,要集中研究的能量,然後要宣傳做的好,這樣也才會有人願意在人社上發展,「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很現實的,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翔 的頭像

川崎老車樂無窮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