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時候在熟識的店家換了Fighter6的後輪,由於Pirelli Diablo剛好沒現貨,所以就上了Dunlop的TT93,結果開學後這幾次騎體驗並沒很好...當然不能全怪胎,有些細節我還沒試過。車行的技師對輪胎的瞭解程度不一定很深入,畢竟每天不知道要換多少胎,哪有那個心力去研究細節,大部分的機車騎士也都是日常通勤,輪胎不要沒事爆炸,不騎快不跑山,甚至不怎麼壓車,便宜大碗又耐久就是最好的選擇。我騎車很多年了,貴的輪胎也用過不少,有些騎乘不適的情況是技師胎壓打太高或太低,都會導致輪胎的性能難以發揮,那就有點可惜,這次也是遇到類似的狀況。原廠跟輪胎上都會有胎壓的PSI建議值,講究一點會分冷胎熱胎,輪胎熱到一個程度,性能(抓地力)最好,但在冷胎或是熱到超過一定程度,性能反而會下降,這跟化學材質、紋路設計等都有關係,且規格只要差一吋,原廠建議的數值可能就差了好幾個PSI,更不用說加上建議載重等變數。問題來了,怎麼樣騎乘,多少時間或里程可以達到最好的胎溫與胎壓,胎的軟硬程度,若沒有儀器檢測,往往就只能靠騎士的經驗去掌握。就我個人感受,TT93跟Diablo都不適合胎壓打太高,前者傾倒速度較快,後者熱胎速度快,相比起來在一般道路(非賽道),個人體感TT93的抓地力不如Diablo,但雨天表現最好的是以前用過的ML50,綜合而言,每條輪胎是各有所長,反過來說,有一好就未必有兩好,必須取捨最適合的情況來決定用哪條輪胎,若是磨耗太快,一條好胎每天熱血狂奔,可能三千、四千公里就下課,很傷荷包的。所以有經驗的騎士,就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騎乘場景,適合什麼樣的輪胎,冷胎打多少胎壓剛剛好。要記得的是,胎壓是變動的,冷胎不等於熱胎,所以高低是個參考值,單騎雙載也會有差異,若不想思考這麼多,純粹無腦,那就「騎慢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翔 的頭像

    川崎老車樂無窮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