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來簡單談談這個觀念,許多修道走偏往往是輕忽前人微言大義,一步錯繼而步步錯。這句話出自《莊子‧大宗師》首段,為「天之所為、人之所為」的辨析下一個小結。釋讀上有幾個常見的小問題,像是解「知」為「智」,或是認為此文錯簡,應該是「有真知而後有真人」,也有人認為就文意而言,真人必有真知,有真知則為真人。《莊子》內外雜篇中用「真知」一詞唯有此處,其它則常單談「真人」,或是單談「知」,因此什麼是「真知」,以及相對的「假知」,頗值得玩味。〈大宗師〉首段其實很好懂,從何謂真人談起,說明古之真人是何種狀態,從內心到外在表現,而能做到真人,自然也就是有「真知」的狀態,而外篇〈刻意〉剛好也與此段互詮。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辨析哲學概念,而是想從修道的觀點來談這句話,所謂的真人而後有真知,重點在「做真人」,不要做「假人」,假人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與天隔絕的狀態,因此要「脫離假人」「成為真人」,則自然能夠達到「真知」,此狀態下自然是天人合一的。

要脫離「假人」,就要進入真正能「修道」的狀態,需要從身心產生根本變化,要有修道的心以及適合修道的身體,有的派別稱為「修道體」,講究從凡俗的身體(臭皮囊)轉化為「修道體」(純陽之體),起修的進境才能真正見效,逐步朝向「真人」境界。有的門派起修時會做很多工夫,以先成就「修道體」後才能真修,在此之前很多人彷彿修出點什麼,但始終沒有完成「修道體」就退轉,功敗垂成,特別是練氣功或靜坐入門修道的,看似有點功夫,但也往往在門外徘徊,入不了道門,有時就是敗在自以為是,不能覺察在工夫進境上要有質的飛躍,其身心變化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也因此談起修道做工夫,很多人淪為空談或「做虛功」,實在浪費生命。換言之,凡人在「假知」的狀態,是難以在修道上有所成就的,要先講究修道的環境,以及覺察心中所思所想,意念來源,從內外在盡可能排除一切干擾,這也就是道家強調的清淨無為,虛靜心,身心靈都清靜了,再來談靜坐,再來談修炁,再來談修道,如此才能有真實益處,也是老生常談了:「未遇真師莫強猜」。

常看到人們在公園練一些氣功動作,在玩弄肉體與外界的濁氣與陰氣,既招引無形干擾,又以練了就身體健康的假象為真,日積月累,以德換業,著實恐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