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太極拳也打了快10多年,從跟老師學,到現在練蠻久,近年都獨練,我老師過去已盡量避免讓學員對練,也是有理由,不過其實定步推手、活步推手跟幾個對練套路還是有留下來,我有點擔心不複習複習恐怕要忘了XD 改天跟太太來練一下。有一位學鄭子太極的網友在別的地方私信問我心得,我是這樣回覆的:

 

我個人的觀點,得氣是得氣,懂勁是懂勁,先分開,

發勁基礎是懂勁,懂勁基礎在聽勁,聽勁要在鬆柔,

鬆柔的練習也是整勁,整勁先透過樁功與功架練起。

以前站樁沒那麼多名目,很多是造名目當作練氣功,

其實跟太極拳就算有關係,也不一定是絕對有關係,

練歪的很多是開始基礎沒打好一直以為是在練氣功,

本末倒置。若你有得氣感,就要知道氣有精粗之分,

跟人互練,氣就會交流,有病氣就很容易跑來跑去,

對人會有影響,不可不慎。你提到的一些練功現象,

大致上跟一般人體驗差不多,也不用太過放在心上,

就當作是一個過程。盤拳架時關注在基本動作要點,

從練到身心舒暢,慢慢功夫上身,一舉一動都能練,

也都能收,日夜不輟,自然會知道自己是有在進步。

以上一點心得分享,希望你也能快樂享受練太極拳。
                                                 

前面還有一句話是恭維鄭子太極,其實鄭子37式是很好的養生功法,但我跟我老師學的這派有些觀念跟鄭子比較不同,所以不敢給太多建議,回答比較制式,是怕這位網友看了跟自己派別相異的觀念心生疑惑不好。太極拳練一練有氣感很正常,很多人偏好依賴氣感去練聽勁,不是不行但還是有風險,然後有人搞不太懂鬆柔的程度跟拳架的關係,部分情況是基礎動作或樁功沒練好就一直盤拳架,以為盤好拳架下盤自然穩,但反而拳架越來越歪,這要自己拿捏,這些是常見的通病,簡單講一下,要練好太極拳要打好基礎,招式的標準依個人及門派不一,但有點忌諱去用氣感作為唯一評斷標準,打的很氣感舞動就誤以為自己練的很棒棒那叫打神拳不是打太極...前期練習應該先求站樁穩定,練好虛實腳的變換,這樣下盤才會穩,才做的到上下相隨,每一式要調整到你老師認為可以的標準姿勢,然後用心單練一式也能有養生的效果,只是比較單調,但工夫就是這樣慢慢磨出來的,野馬分鬃練個一小時,效果跟打一整套相比也是很不錯的。太極拳中,每式都能單練。單一招式跟一整套24式比起來,拆開練或實用上還有不少變化,想想每式都練一小時以上,一天24小時一套可能也練不完喔!

最後講個弊病就是不要關起門來自己練,上次跟幾位同修一起練時,同修指出我自己一個地方記錯,就是顧盼的順序,同修說的很明,我過去也曾有這個毛病,但自己悶著頭練,這麼久順序搞錯了都不知,所以有疑惑的時候,盡量請別人、師長幫你看比較好,不要自以為是。當然我前後都可以隨意虛實轉換這點別人大概看不出來,好處大概就是最近走路沒跌倒過cc,還是不要立flag免得明天就跌了...好啦太極拳要講的話其實可以講很多,太多了,網誌寫不完,但希望大家都能從練拳中得到樂趣,練得健康。對了,不要去練體操比賽級太極拳動作,很多違背太極拳原理,練了恐怕會傷身,切忌切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翔 的頭像

    川崎老車樂無窮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