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新聞來自自由時報20160819發的新聞稿:
非常有趣的是,從暑假以來,各大媒體每週一文的宣傳車輪戰術,
從這篇之後接連9天,所有媒體對關於禁二行程的事都噤聲了。
這篇報導的三大段內容及其標題,其實是非常矛盾的,
我們既可以看到記者對新北的撻伐之意,但又可以看出現實真相,
三大標題如下:
一、「六都唯一例外 環保局:實質效用不大」
在這段中,標題的意思是「新北市環保局」認為,
現行法規「已經在作用中有效減少二行程機車數量」,
所以不需像高雄台中桃園台南及台北市一樣試圖禁止,
在這一段中,顯然可以注意到幾點問題:
1.台北市目前是柯文哲任市長,其它四都都是綠的,唯有新北是藍的。
2.除新北外,五都市議會「都尚未」通過自治條例,訂定落日條款禁行二行程,
然而報導內卻說「高雄、台中通過自治條例,訂定落日條款,
桃園市明年將透過自治條例加速汰換;台南市、台北市則將擬定自治條例」
顯然,記者做出了錯誤的報導。自治條例「連案都還沒提」,遑論「通過」,
台北市還在「擬定」,代表案子還沒寫好啦。至於為何記者要做錯誤、誤導的報導,
自然是因為台灣媒體屬於製造業的一員,記者並不具有專業新聞媒體人之優良素養。
3.此段所引用的數據錯誤,並且未附上出處,二行程排放物若有致癌疑慮,
那麼相比之下,柴油貨車無論在pm2.5的排放貢獻量上,或致癌率方面,
都遠勝二行程機車,記者卻隻字不提,可見這篇報導之記者水平。
二、「鼓勵檢舉烏賊車 善用中央補助換車」
這第二段主要是新北市環保局空氣品質維護科長李俊毅的採訪,他表示:
「新北市對此事態度是不要忽略民眾使用機車的生態,「所以不會去考量全面禁行」,
而是採用「蘿蔔與棒子」策略。首先,民眾可以檢舉「烏賊車」,每件祭出一千五百元的罰鍰,
檢舉民眾也能賺得三百元的獎金;再來,民眾若添購電動機車,每輛補助一萬元,
若汰換二行程機車換購電動機車,則每輛補助兩萬七千元。」
這段話是整個報導中最有價值的部份,這位政府官員的態度較為恰當,何以見得?
1.既有獎賞(鼓勵汰換),亦有懲罰(污染排放),而非「針對單一引擎車種」。
2.檢舉烏賊車有罰鍰,民眾也有獎金,實際上烏賊車不僅是只有二行程機車。
3.新北若汰換老舊二行程機車、換購電動機車,補助的額度是六都中最高的。
這段完全沒有兩光記者的文字摻雜,描述的有條理也理性多了。
三、二行程機車設籍數大減 六都最低
這第三段道出了之前報導中忽略的事實(統計數字):
「而六都二行程機車比例,截至一○四年十二月,新北市十二.二%,為六都最低。」
「 根據環保局調查,實際還有行駛的二行程機車只有設籍數的五%,
希望環保署跟交通部研究如何清理車籍,了解真正行駛的二行程機車有多少。 」
也就是說,帳面上的廢污排放數字,根本完全忽略了「實際行駛的二行程機車數量」,
而以「設籍機車」來假作估算,遠遠高估了二行程機車的污染排放,連車籍都沒實際清算,
就想要「禁止」,可見另外五都的市長,多麼的輕率,也沒有想到要保障民眾的權益。
而二行程機車的貢獻污染量,如果「實際行駛」僅有「設籍數」的5%的話,
代表第一段中所謂的,移動污染源佔PM2.5中的24%,而2T機車佔其中的「2%」,
實際上的數字應該大約是「0.1%」,禁止二行程機車上路,僅減少0.1%的PM2.5排放,
這還是「24%」中的「0.1%」,比起柴油貨車的9%,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而各地方政府還要禁行,造成廣大民眾權益的損失,勞民又傷財,究竟有何意義?
加上各大媒體「瘋狂追殺」式的發假新聞,更令人懷疑背後是否有陰謀論了。
於是最後的結論,是由「環保局循環資源科長孫忠偉」所講的:
「 講坦白話,我們不認為有實際的意義。」
「透過現行的「補助」跟「勤查」,就能讓二行程機車自然淘汰。 」
非常中肯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