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起了個工作素養的篇名介紹了一下前工作內容,這篇講一下細節,就用那一串工作流程中的「收稿」、「匿名」以及「送審」為例。收到稿件電子檔後先做形式審查:
a).確認是否符合本刊性質→不符合通知作者直接退回,符合進入下一步。
b.)格式是否符合要求(APA7 or others)→不符合退回請作者修改 [包括文章中是否有揭露個人訊息的部份,一併要求修改],檢查有無抄襲,不當引用等,皆無,方可進入下一步。
c.)建立收稿編號→填寫收稿紀錄 & 修改檔案名稱 [進入處理流程專用檔案名稱],進入下一步。
d.)製作匿名檔案→檔案內容及修改紀錄匿名,文章開頭處中文摘要處匿名,文章末尾英文摘要處匿名,文章內容所有可查詢作者資訊處匿名 [包括計畫經費資訊揭露,自我引用可辨識作者訊息遮蔽],進入下一步。
e.)請求副主編及同仁給予匿名審查人建議,尋找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建立審查人候選名單。
f.)亂數[Randem] 隨機選出兩位候選審查人,寄送匿名信邀請審查,有禮貌的詢問可否幫忙審查,並提供寬裕的審查時間;若候選審查人婉拒,再隨機詢問下一位,若審查人表示可從內文辨識作者訊息,則應主動迴避,未迴避最好請示長官,作廢審查意見,要注意確保匿名及公正性。給予候選審查人的考慮接案的時間約2~3天,直到有兩位候選審查人願意協助為止,審查時間寬裕則兩個月,緊迫則一個月,有效率的審查人速審最快一到兩週內可回收。注意審查意見品質,若不符要求則應報告主編副主編,未來也不再送該專家匿名審查。(例如:「寫太爛,退稿。」,審查意見不該出現個人訊息,人身攻擊也不行,應就內文論證品質給出建議刊登或退稿的實質意見。)
g.)若匿名審查人未於期限內完成審查任務,則須「催審」,態度微婉有禮貌的詢問審查進度,並請求盡快完成審查。
h.)兩份匿名審查意見皆回收後→製單申請審查經費→若已有審查人資料表可直接使用,若無則須請審查人協助填寫。
i.)依審查意見確認稿件狀態:通過預備排刊、退稿、修改後通過、進三審。
j.)通知作者審查結果,並提供匿名的審查意見讓作者參考,切不可揭露任何審查人相關訊息給作者。若無修改必要,進入校排流程。
**以上就是收稿、匿名、送審的工作細節,切記稿件內容匿名要完整,作者總是會想在內文留下蛛絲馬跡說自己是誰、有多厲害,最好匿名到作者都會懷疑這是不是他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