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看書看到一則有趣的故事,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自從一閱紀昀的書,

就成了他的忠實讀者,反覆誦讀,總有新滋味,透過內容揣想那個年代的神秘性與學術背景,實在有趣,

推薦給喜歡明清文學的人一同欣賞。這篇小故事如下:

「狐魅,人之所畏也。里有羅生者,讀小說雜記,稔聞狐女之姣麗,恨不一遇。近郊古塚,人云有狐,又云時或有人與狎昵。乃詣其窟穴,具贄幣牲醴,投書求婚姻。且云:「或香閨嬌女,並已乘龍,或鄙棄樗材,不堪倚玉,則乞賜一豔婢,用充貴媵。銜感亦均。」再拜置之而返。數日寂然。一夕,獨坐凝思,忽有好女出燈下,嫣然笑曰:「主人感君盛意,卜今吉日,遣小婢三秀來充下陳,幸見收錄。」因叩謁如禮,凝眸側立,妖媚橫生。生大欣慰,即於是夜定情,自以為彩鸞甲帳,不是過也。婢善隱形,人不能見,雖遠行別宿,亦復相隨。益愜生所願,惟性饕餮,家中食物多被竊食,物不足則盜衣裳器具,鬻錢以買,亦不知誰為料理。意有徒黨同來也。以是稍譙責之,然媚態柔情,搖魂動魄,低眉一盼,亦復回嗔。又冶蕩殊常,蠱惑萬狀,卜夜卜晝,靡有已時,尚嗛嗛不足。以是家為之凋,體亦為之敝。久而疲於奔命,怨詈時聞,漸起釁端,遂成仇隙,呼朋引類,妖祟大興,日不聊生。延正一真人劾治,婢現形抗辯曰:「始緣祈請,本異私奔;繼奉主命,不為苟合。手紮具存,非無故為魅也。至於盜竊淫佚,狐之本性,振古如是,彼豈不知?既以耽色之故,捨人而求狐,乃又責狐以人理,毋乃誖歟?即以人理而論,圖聲色之娛者,不能惜畜養之費。既充妾媵,即當仰食於主人;所給不敷,即不免私有所取。家庭之內,似此者多;較攘竊他人,終為有間。若夫閨房燕昵,何所不有?聖人制禮,亦不能立以程限;帝王定律,亦不能設以科條。在嫡配尚屬常情,在姬侍又其本分。錄以為罪,竊有未甘。」真人曰:「鳩眾肆擾,又何理乎?」曰:「嫁女與人,意圖求取。不滿所欲,聚黨喧哄者,不知凡幾。未聞有人科其罪,乃科罪於狐歟?」真人俯思良久,顧羅生笑曰:「君所謂求仁得仁,亦復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驅役鬼神,預人家兒女事。」後羅生家貧如洗,竟以瘵終。」

[連結自:開放文學]

很多人一看馬上會懷疑,那個年代哪來那麼多狐、鬼、妖、乩、仙、俠、道、僧的懸疑之事,或斥為迷信,這些姑且不談。

故事的主人公羅生,想盡辦法去求了個妖艷的「狐婢」,且是有婚姻之約的,誰知竟是禍事,除了床第之間很刺激,這個美麗的狐女一點優點都沒有:食量大(對岸俗稱「吃貨」~),不但會偷吃東西,吃不夠還會偷家中衣物器具換錢買,稍微責怪,她就給你裝可憐,事情自然不了了之;狐老婆那方面的欲望果然也很大,羅生就算日夜奮戰似乎也不大能滿足人家......結果勒? 沒多久家產就被敗光了,夫妻倆沒錢,開始起口角,互相嫌怪,吵架,阿人家是狐妖捏,作祟起來你最好打得贏,只好烙個高級道士來處理,結果聰明的狐太太一陣辯白,道士也只能笑笑的說您老兄自找的,你的家務事,自求多福吧XD


不管娶的是不是狐女,人世間的情愛何嘗沒有這種狀況?李宗盛的凡人歌最後一句歌詞:「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 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對這故事是很好的註腳,對他自己的人生也是。談感情不能單看外表,誰都知道,但遇上了那種「一見鍾情」的感覺,誰都會茫茫然地被捲入情愛的漩渦中,戀愛時是詩情畫意,結了婚後,才會開始反思,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男人都想要老婆妖嬌美麗,床上還要是蕩婦,想想這真的是好事嗎XD 在感情的世界中,人總要吃幾次虧,才能真正學到些什麼,最後,妥協,其實,哪個令人「多麼痛得領悟」,人生中的每個抉擇,不都是人自找的?有形以外,還有無形的、更深層的原因。


上週參加了一場婚禮,遇見了不少老學長、老同學、老朋友,感慨良多,人如果努力追求,總是能追求到他們「想要」的事物,得到了,又怎樣?或許有人反而有點後悔,但又回不了頭,只能倔強的撐住,有點不滿的接受。他們的故事太長了,改天再為大家娓娓道來,或許能為某些人的人生,多一點借鏡。


好啦我知道一定有人會想問到底有沒有狐仙,我能給的答案,是有的,最好不要去惹,不要去問,不要去想,更不要去追求,裝作沒這種事,因為真實的情狀,現在的情形,跟大家想像中的不大一樣。六祖〈無相頌〉裡一句話當奉為圭臬:「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雖然知道很多人是自己惹禍上身,但還是要奉勸大家,能不碰到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