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輔大系主任忍不住發出抱怨之聲....詳見:
周偉航學長也是有些小意見抒發,見:
好啦,其實我當年有修輔系,也會多種語言,
更不用說已經在外面公司工作過,有工作經驗。
說真的,「一技之長」跟「念哲學」是兩碼子事情,
人人都該有一技之長,但不是人人都能念哲學的。
PTT後來也有人因此而戰了起來,看完感慨良多。
一個一個問題來吧~
1.要解決申請入學、甄試入學的學生拿哲學系的跳版轉系,
入學時簽個切結書不就得了?入學後不得轉系,如欲轉系必先退學重考,
如未退學重考,則亦需出具可證明當年可考上它系之學力證明文件。
此外,斷了「內轉」申請的路,要求必定得「外轉」考試,不就得了?
系上教授這麼聰明,應該都想的到這招。但是校方會不會跟錢過不去?
要知道不管念哪個系,學生一樣都要交學費,校方會怎麼考慮勒XDD
2.「念哲學」是一門專業學科,但是「哲學」不能算是營生的一技之長。
姑且先放下戰文理的問題,多數的哲學家基本都是有一技之長的,
哲學作為一門專業學科,沒有真正的愛好,是沒有辦法深入的。
哲學純粹理性知識的領域,也不是讓一般人拿來營生的種種技術,
而是啟發人類智慧的學問,它滿足人的精神,豐富人的心靈,
甚至救贖人的靈魂。這個問題希臘三哲就討論過了,很詳盡,
念哲學的學生如果不懂,那就是不用功,趁早洗洗睡吧。
有大學裡,唯有最上等的人才,才有資格念哲學、神學、醫學,
如果哲學系招收的本就是不用功的廢渣,那哲學會念成怎樣,
也就理所當然了。大多數的哲學家其實家裡都還蠻有錢的啦,
其中只有少數窮到被鬼抓....但窮哲學家的風骨通常比較好。
3.前一點提到「一技之長」,就會扯到文理組之爭,
現實確實就是現代社會中理組比較吃香,比較好找工作,
但是也只是一種風潮、一種假象,也是悲哀的社會現實。
能真正「靠哲學」吃飯的人,畢竟不多,大學教授,
教育工作者等等,都是要學有專精到一定程度以上,
講難聽點投資報酬率很低阿,不如你去學個寫程式,
學好後考個證照,投入職場賺錢,投資報酬率很高的。
所以,不是學哲學無用,而是這些事本來就跟哲學無關阿,
你們學生當年要選科系時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了,不是嗎?
自己當然要有興趣才來念哲學,然後一邊培養一技之長,
免得你將來出去餓著要飯,當個乞丐哲學家。
4. 關於PTT上的爭論,後來已經完全歪掉了,
變成東西方文化優劣之爭,變成轉向探討政治學的玩意,
爭論儒家文化跟啟蒙運動以來的歐美文化之間的論爭。
這也是一種荒謬的狀況,儒家文化跟民主政治是否相融?
新儒家講的那套、嘗試的理論究竟對不對?
這些論辯都遠遠偏離了一門學科原本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何況PTT上看似專業、實則硬凹的人也太多,
八卦版更是不該認真XD 要看失敗的哲學學生的討論,
倒是不失為一個好題材啦~
PTT上常在講歐美哲學的那位仁兄,因為自己所學的緣故,
常常會把討論話題的內容凹轉向,從而失去了對論題本質的正確理解,
這個問題海德格早提過啦~前有、前見、前理解,
在思考任何問題時,如果一昧勉強地將許多原因歸於某點,
往往會失去對全局、大格局的整體觀,也就失焦了。
更不用說是由只有半瓶醋的人來探討....
人如果真正有智慧,應該能看出自己的執著與思考中的盲點,
而不是嗜血地想跟人論戰,老想著要分出個是非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