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完學長的博士論文口考,心中有點緊張,雖然不是自己考,但口委裡面這次的黑臉非常兇殘.....
昨晚175的朋友們爭論著關於離合器小彈簧K值與圈數的意義,唉,起因就是有人在賣「超硬」藍色小彈簧,
當然我也是對這種小彈簧不以為然,畢竟他沒有附上材質、數值等資料,空口說很硬,頗令人質疑。
當然幸好175的朋友沒真正吵起來,希望大家和和氣氣的啦,看到TKBC的亂象,車友修車的亂象,
甚至昨天台南還有發生有人偷拔老伯伯雙獅車上的貨架這種惡劣行為,就知道不少車友素質之低落,
我們175的車主們,應該要有自覺,成為車友中的一股清流,不要為了小事細故而起爭執XD
我們用Klaus的小彈簧,親身體驗知道好用就好,人家賣人家的藍藍小彈簧,愛用就去用沒關係。
一不小心離題太多,趕快拉回來。空氣品質監測網主要提供三項數值的即時濃度作參考:PM10、O3、PM2.5,
然後加上即時空氣污染指標(PSI,0~300,數字越高越大) 以及 即時細懸浮微粒的指標值(1~9,9為高)。
除了常常要看對面強國的狀況,有時也要考慮風向等問題。剛剛打開這玩意來看,發現今天中部空氣不錯,
當然東部地區一直都是很好的這不用多說,但是北部跟高雄卻是很糟,紫爆的地方不少,有趣在哪呢?
北部今天紫爆的地方共有四個:基隆、萬華、新莊、林口。
基隆的PM10是83、O3是39,PM2.5的即時濃度則是64,這樣就「紫爆」了~
從林口、新莊到萬華呢?PM2.5即時濃度從75、71到70,
但是林口的PM10高達108、萬華105,新莊卻僅95,問題揪竟在哪呢?
回過頭來看高雄的狀況,就更慘烈了,
鳳山的PM10 即時濃度是110,但 PM2.5則是65,一樣紫爆。
大寮的PM10 即時濃度是 96,而 PM 2.5則是62,照樣紫爆。
左營的PM10 即時濃度是115,而 PM2.5則是66,同樣紫爆。
前金的PM10 即時濃度是110,而PM 2.5則是63,依然紫爆。
重點來了,以上今天八個早上九點,PM2.5 紫爆的地區,他們的即時空氣污染指標(PSI),
都只有「中」而已,數值從70~87(基隆新莊較低,鳳山、前金最高)不等。
這邊要跟大家解釋一下,PSI 基本上採計五個項目:PM10、SO2、CO、O3、NO2,
取值方法有些差異,像是平均值跟即時值的單位,或統計方法上就會有不同,
例如,環保署在空氣品質監測網中,空氣污染指標的頁面:
http://taqm.epa.gov.tw/taqm/tw/b0201.aspx
PM10的採計方法取24小時平均值。
然而「即時」空氣污染指標的頁面:
http://taqm.epa.gov.tw/taqm/tw/b0203.aspx
PM10的採計方法則是=>0.5 ×前12小時平均+0.5 × 前4小時平均
一般機車的排氣檢驗項目中,採計三個項目,分別是:HC、CO跟CO2,
HC的檢測單位是濃度(ppm),而CO與CO2則是以%數(排放比率)計算,
這些尚且沒有算入NOx(碳氫化合物)與SO2(二氧化硫)或Pb(鉛化物)等。
無論汽機車,車輛在怠速、加速、定速、減速時,排氣比例都會不同,
像是二行程引擎最為人詬病的HC就是在怠速、減速時排放量最高。
然而,這些成分中,最毒的應當是Pb跟NOx系列,以及各種細懸浮微粒。
雖然HC會造成人眼睛、喉嚨刺激,以及形成光煙霧,毒性反倒沒那麼強。
有趣的是,PM2.5跟這些東西的關連性似乎是不大的,
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資料,頁4中引用了這樣一張圖表:
這張圖表是2014年環保署在「PM2.5管制上位計畫」中所統計製作的,移動源佔了PM2.5中的23%,
柴油車在這23%中又佔了超過一半,是總數的13%,「其它移動源」加起來共佔了11%,
「其它移動源」中,包括了「所有的」汽車,包括大眾運輸工具以及私人載具等,
其中「一小部分」,就是4T、2T等私人機車載具,而二行程機車在這裡面所佔比例不到3%。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思考一下,2016年早上9點,台北、基隆、高雄等地的PM2.5「紫爆」,
跟二行程機車究竟關係大不大?答案是根本不大。一些專業的研究可能一般民眾不大會接觸,
像是這篇「以多種化學分析技術探討都會型氣膠(PM2.5)物化特性之研究」的期末報告,
就算是篇打臉文,這是清大原子科學系拿國家補助的研究計畫,計畫編號:91-EPA-Z-007-002-
透過針對不同地點空氣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來推測PM2.5的成因,採樣地點基本都在新竹,
方法上基本沒什麼疑慮,結果卻非常有趣,頁4中指出:
「新竹市區、高速公路與鹽水樣品中大於300μm以上的粒塵多來自營建工程廢土與輪胎夾帶,
而科學園區中105μm ~149μm的粒塵則直接來自於裸露地面的逸散污染;
至於隧道中50μm以下的粒塵可能來自於輪胎與汽車機件的耗損。」
而頁16中對於汽機車排放廢氣對PM2.5貢獻則是這樣說的:
「第二類分布則呈現出細粒徑道路塵粒中元素濃度比例明顯較粗粒徑高的現象。如
As、Cr、Ni、V及Se等元素。
一般言,這些元素的來源應與汽機車排放或鍋爐燃燒有關,
排放至大氣中被吸附於懸浮微粒表面後,再沈降於地面。
換言之,它們在表面積較大的細粒徑中濃度比例高。
它們在道路塵粒中約佔0.3%~0.7%左右。」
看到沒?0.3~0.7%~而結論則直接指出:
「一般言,台灣地區道路塵粒主要的組成仍以 Al、Ca、Fe、Mg、K、Na 等地殼元素為主;
換言之,塵土仍為道路塵粒的主要污染來源。新竹市區與科學園區的道路塵粒樣品中的
As 與 Cd 濃度明顯高於隧道樣品,可能與該地區的玻璃與半導體工業污染有關。
隧道內道路粒塵中, Ca、S、V 及 Zn 等元素的濃度均遠高於其它地區;
S 與 V 的高濃度可以歸因於車輛排放,而 Zn 則可能來自於輪胎的磨損與機油的消耗;
高濃度 Ca 的來源,可能與隧道內牆壁粉刷剝蝕脫落有關。
另外,交通污染排放元素如 Pb、S、Sb、Zn 等元素濃度,隨著與隧道入口距離的增加,
其濃度也隨著增加 2~3 倍以上。但對於地殼元素如 Al、Ca、Mg、Mn、Fe 等元素則無此現象。
我們可以從上述的數據中歸納得出台灣都會地區主要污染源塵土飛揚,
與汽機車排放的 PM2.5與PM10氣膠的重要指標元素以及它們在 TSP 中分佈的比例與相關性。 」
所以,「塵土飛揚」才是「道路塵粒主要污染來源」,也就是所謂的「車行揚塵」。
當然,這研究也有其侷限性,不能以偏蓋全,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研究而已。
關於二行程機車「直接排放」的廢氣,究竟對PM2.5的貢獻度有多大呢?
告訴大家,環保署還沒研究出來,沒有「真正研究」的科學數據佐證。
全世界除了中國大陸禁摩,沒有一個國家全面禁二行程機車,
而中國禁摩對空污有無助益?答案是沒有的,別天真了,霧霾有多嚴重,
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