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國中時開始幫人家組電腦,主要是幫同學,當時光華橋還在,都是去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1F挑零組件,
買完出來吃個大腸包小腸,看一下對面職訓所的招牌,就坐公車回家開始組裝.....從1993還1994開始組到上大學,
常因為「友情」這兩個字所以也沒賺多少錢,就像當初幫系上連續整理20台近報廢的電腦也只是義務,
現在想起來,應該建議直接報廢比較好。相比起來,大學時期幫網友組裝電腦賺的比較多。
自從上研究所後就很少碰電腦組裝了,頂多幫一些校內單位處理疑難雜症賺點零用錢,
自己的文書機是PCHOME網購的套裝品牌機,當時自嘲了好久,也被朋友笑,我竟然會買品牌機XDDD
仔細算算人生大概也只組了幾百台而已,雖然年份跨度很大,從486DX2-33、幫人灌Win 98開始.....
要說專業也算不上什麼專業,但偶爾可以打一打號稱「專業組裝」的臉的程度。
如果老朋友現在還想找我組電腦,我只會請你自己去找原價屋,人老了,這些事給店家去做吧。
這次因為有升級需求才重新自組一台,本來是想單升級CPU + MB就好,
於是跟網友買二手便宜的E3-1230v2 + Z77的主機板,2016年還用2010年的CPU,
而不是上新的i5、i7,有很多考量,經過縝密又龜毛的計算後發現這樣最划算,
結果這個快樂升級計畫有個大漏洞,忘了最基本的,Z77 d3h是ATX的板子,文書機機殼是M-ATX,
冏了,意識過來的時候臉真的是綠掉,馬上去原價屋網頁看一下,剛巧視博通有一款特價機殼799,
牙一咬順便拿了顆450w PSU...本來很開心的便宜升級,就這樣爆預算了。這年頭挑選機殼主要是看需求,
沒有特殊需求用便宜貨就可以,除了「主機板規格要合」這點外,要想想打算裝幾顆硬碟、SSD、光碟機,
前面幾個USB 3.0的孔,好不好走線,對流好不好等,有要超頻要塔散甚至水冷,那就一定要更講究了。
所以呢~昨天一早殺去原價屋拿機殼跟Power,中午吃個飯,下午組裝起來大概花了兩小時,
只有一個錯誤是因為條老記憶體主機板讀不到,拔掉以後就好了,所以現在是ddr3 2G*3 Q_Q,
機殼便宜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配的風扇容易跟機殼共振導致噪音,索性前面的風扇就先不插了,
本來應該是前、後各一風扇製造導流,但前風扇實在沒啥必要,加上CPU沒超頻沒多熱還用酷媽壓,
後來燒機測CPU溫度都很低。至於機殼上許多省成本的小地方,看在799這個價位的份上也沒啥好挑的,
後來共振的問題也簡單解決了,改天把後風扇換成靜音風扇,室外噪音應該就比它燒機還吵了吧。
組完後就安裝Win10啦,對Win10的心得只有一個:小不啦機的工具列看到眼睛都快脫窗。
其它許多習慣使用的東西都已經在Win7做好搬家準備,所以很快就設定好,一天不到就一切就緒,
現在已經是用新電腦、新系統在打網誌了XD 不過「變更文字大小」 = 125%,不然老人家眼睛很不蘇胡。
平常因為沒在玩什麼遊戲,都是文書處理,頂多打打LOL,Vmware開XP玩玩CS、Dos的老遊戲,
目前實測4核溫度都在40度內漂移,打LOL時55度左右,打完3~5分鐘掉回40度,整體都壓在60度內。
最近是因為有用Vmware開Ubuntu架站,所以才考慮升級硬體,文書機已經過了最佳二手出清時機了,
不過2010年初用到2016年底,將近6年的Acer品牌套裝文書機,9,999元用好用滿,真是不錯,
本來預估是五年汰換,要硬撐到八年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電腦主機還是得跟著剛性需求走,所以....
中間品牌文書機是有加幾條記憶體 & 顯卡(6670),後來改用7770,現在都一併移植到新組主機上,
之後慢慢測試才知道有沒有達到效能跟穩定的要求囉~
這台準備汰換賣出的文書機真是讓我對Acer品牌機改觀,一是Made in Taiwan,真正在台灣組裝,
二是保固完全沒用到,超穩定,六年幾乎沒當過幾次機,當年手滑把AMD的CPU散熱器換低階酷媽後,
整台主機比一些筆電還安靜,開著睡覺or夜深人靜時,都聽不到聲音。加上裡面用料頗實在,
一顆全漢300W用六年輸出照樣一條活龍,佩服佩服 @_@ (我有偷開檢查確認 + 測電,真的狀況很好)
今天丟上PTT想賣掉,但好像價開太高了XD 過幾天再降吧,降了還賣不掉就丟回家孝親給我爸殺肉玩.....
[20161205更新:各位朋友,套裝文書機已賣掉啦,賣2,500,後來有人看我賣掉紛紛po上相近規格的主機,
大概有四、五個人吧,但是都賣不掉......真的是感恩啦~]
留言列表